近日,一組畫風簡潔明快,又耐人尋味的畫作火爆網絡,引發網友熱議。
(圖片來源:抖音號藝術家甲板)
令大家意外的是,這組畫竟然是“抄襲”的,而且,女兒是原創,父親是再創作。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這位父親姓金,她的女兒叫小美,今年四歲半,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小美開始繪畫,并瘋狂地愛上了畫畫。
其實,小美會喜歡上畫畫,和父親金先生有很大關系的。
金先生現在做的是設計工作,經常繪畫,耳濡目染之下,小美就喜歡上了用畫筆涂鴉。
見女兒喜歡畫畫,金先生給了女兒盡情自由發揮的空間。在女兒畫畫時,他和妻子都不會去干擾。而且,他還秉承著只夸不教,讓孩子自己去領悟的原則。
(圖片來源:抖音號藝術家甲板)
金先生說,小美的畫是以動植物為主的,她也喜歡畫條紋和格子幾何圖案。每天放學回家,她都會趴在客廳的露臺上畫畫,現在已經積累了幾百張畫作和底稿了。
而金先生之所以會用女兒的畫作進行再創作,是因為他發現女兒的畫作很有特色,于是,他就挑選了幾幅女兒的作品,“抄襲”了里面的元素。
(圖片來源:抖音號藝術家甲板)
他把這些繪畫作品發布到社交平臺上,沒想到竟然得到了很多網友的喜歡,大家甚至紛紛表示自己想要購買。后來,金先生就把這些畫作掛到了某平臺上,沒想到很快就被搶購一空,其中有兩幅作品甚至賣出了2000元和3000元的高價。
看了金先生和女兒繪畫的故事,網友忍不住打趣兒道:“見過子承父業,沒想到還有父承子業的。”
也有網友發表感慨:“果然,孩子的內心是美好的!”
足見,大家對這對父女畫作的欣賞和肯定。
(圖片來源:抖音號藝術家甲板)
那么,從金先生培養孩子繪畫天賦的經歷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呢?
第一,給孩子自由的繪畫空間
很多父母在孩子畫畫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去“指點”孩子,試圖把大人認為對的創作方式灌輸給孩子,比如,要求孩子天空要畫成藍色的,大象的鼻子要畫成彎彎的。殊不知,這種教育方式,會限制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喪失創造力,甚至失去繪畫的熱情。
有帶過孩子在斯瑪特學習畫畫的家長,想必都已經感受到了斯瑪特課程的魅力。我們的課程,不是傳統的老師在上面畫,孩子在下面模仿的教育模式,而是“生成式美術”。
在“生成式美術”教育中,老師是陪伴者,孩子是主導者。
在課程中,我們不會干涉孩子的想法,不會在孩子的作品上做任何一筆的勾勒,或者是幫孩子去做聯想,而是會讓孩子自己去聯想,鼓勵他們勇敢、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這種教學方式,會培養起孩子主動思考、探索和想象的能力,讓孩子受益終生。
第二,學會肯定和鼓勵孩子的作品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人類最深處的需要,就是感覺被人欣賞。”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一個孩子只有心底充滿愛和美好,才能創作出更有豐富而有表現力的作品。
在孩子學繪畫的時候,父母不帶批判色彩去看孩子的畫作,學會肯定和鼓勵孩子的創作,那么,孩子對繪畫的熱情就會愈來愈強烈。
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斯瑪特也一直在倡導父母學會認識并尊重孩子眼中那個“不同的世界”,希望父母能夠給孩子提供更優質的家庭教育,促進孩子的發展,啟發孩子大腦無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未來,讓我們一起守護孩子的繪畫夢吧!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