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藝術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編輯:斯瑪特兒童美術??來源:??:1970-01-01 08:00:00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普及,少兒藝術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家長越來越早地把孩子送去各種少兒藝術機構進行早期培訓。美術培訓班也不例外,很多三四歲甚至兩歲多的孩子已經坐在培訓班的教室正正規規地開始學畫了。 但是我們要值得深思: 我們讓四五歲的孩子學畫畫為的是什么?為了玩一玩?為了當畫家?為了畫出一幅漂亮的畫?其實很多人都沒仔細想,也沒想清楚這個問題。 我們把三到六歲定義為藝術啟蒙期,啟蒙期的特點和意義是什么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生理及心理特點,以及正常情況下所對應出來的畫面特點,顯然,三四歲甚至五歲的孩子還處于下意識涂鴉期,他們還很難畫出一個完整具體的形象,他們筆下的形象更多是圖示化的類符號表達。 而且,老師或家長對他們的指引也很難起到作用,他們還很難去配合老師或家長的要求。他們畫出來的真實狀態應該是這樣的:這是一個自我探索、自我表達的時期,外部干預難以立見成效。
斯瑪特少兒藝術教育著重探討了四五歲孩子畫畫特點的話題:這個時期的孩子其實不是畫畫,是畫“話”,畫只是他們借以敘述表達和思維活動的工具而已,只是過程,無關結果。這是由于孩子這個階對形象的認知還沒有建立起來,一切的形象對他們來講都僅僅是表達的符號,一根線,一個圓圈,幾個黑點都代表了他們認知里的形象,他們的形象就是表意,即便是能夠把初步形象表現出來,也更多是象征性的形象。 因此在這個階段強求他們畫出一些完整的,看起來像那么回事的形象實則是勉為其難,不切實際的。 然而,嚴重的事實是:家長把孩子早早送去少兒藝術培訓班學習,又不能接受孩子在這過程中“亂畫”的結果。這也導致了培訓市場和圖書市場教條、概念、簡單化的“簡筆畫、卡通畫”教學大行其道。 兒童通過綜合系統的學習繪畫,應該能夠用畫面快樂地抒發感受、可以主動地想象畫面,組織故事,可以讓他們把對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對世界的好奇探索自由地通過畫面表達出來,這才是兒童繪畫最大的意義,像前文中那個孩子一樣,如果在專業的少兒藝術培訓班學習很久,卻無法主動獨立地畫出一個有主題的畫面,說明在學習的過程中是有嚴重缺陷的。
其實無論然孩子接受基礎文化教育還是少兒藝術素質教育,都是一個長期的慢工程,投機取巧、急功近利、只做表面文章培養不出合格優秀的人才,只會造就大量的豆腐渣工程!
標題:少兒藝術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地址:http://m.saeki-farm.com/fumuxuetang/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