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熱播劇《小舍得》,相信很多家人們都看過吧。
雖然電視劇已經完結,《小舍得》挑起的“雞娃”話題還沒冷卻,劇中呈現出兩個家庭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確實挺寫實的,也帶來不少討論。
蔣欣飾演的“田雨嵐”是個極度雞娃的媽,逼著兒子考奧數“金牌班”,兒子多吃幾塊西瓜就怕影響智力,還因懷疑數學老師有私心,直接投訴到其被開除......
而宋佳飾演的“南儷”則完全信奉“快樂教育”,反對唯分數論,讓女兒學音樂發展興趣,就是不報課外輔導班。
在這樣兩種教育模式下,田雨嵐的兒子,臉上很少有輕松的笑容,南儷的女兒也因成績下降,不被班級所認可和容納...
其實這樣的糾結,屏幕外為人父母的我們,何嘗沒有過?
孩子的快樂、興趣和成績之間,到底該如何兼顧和平衡?
估計很少有人能給出完全正確且具有普適性的答案。
但《小舍得》的完結,讓我更懷念那個劇集中沒有提及的豬肉店女孩。
老師不愿意教的女孩
凌晨4:30,云南那奪村,還沉浸在夜色當中。
一位名叫云兒的女孩,卻在這個點早早起來。
刷牙洗漱、收拾房間。
殺豬、賣肉…每天都是做同樣的事情。
豬腰子,成為了她愛不釋手的“玩具”。
一年365天,只休息一天。
這就是云兒8歲的人生。
豬肉鋪前
踢腿、一字馬、后空翻......
動作張弛有度,極具美感
在嘈雜的環境里
眼神清涼而堅定
這也是云兒8歲的人生
而這個8歲的云兒就是老師們不想教的那個豬肉店起舞的女孩。
豬肉店起舞
云兒,全名鄔剛云,出生并成長于云南省硯山縣那奪村,接觸到芭蕾舞純屬意外。
幾年前,云兒在網上偶然看到芭蕾舞的視頻。出于好奇,她跟著練習了幾個動作。
沒曾想,專業舞者都要練上五、六年的高難度動作,云兒竟然無師自通,做得有模有樣。
父母這才發現,云兒有著異于常人的柔韌度與平衡感。
但貧寒的家境只能允許她喜歡,卻并不能很好地支持她更進一步去學習。因為家庭條件,云兒并沒有專業的老師教授,只是媽媽從網上找些視頻,一邊工作一邊喊拍子,陪著云兒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練。
街上人來人往,豬肉店這一方小天地,就成為了云兒的練舞房。
就這樣,前空翻、后空翻接一字馬,趴著把雙腿反向掰到臉前......
各種雜技般的舞蹈動作,小云完成起來都毫不費力。
為了不讓這天賦被浪費,母親帶著云兒,跑遍了縣里面的芭蕾舞學校,卻沒有一個老師愿意收她。
因為云兒的水平高于這些老師的教授范圍。
老師給出的建議是,去昆明,去北京,給云兒找舞蹈學院的老師,接受專業的訓練。
但對于云兒的家庭來說,這筆學費成了阻擋前行的一道檻。
托起明天的太陽
如果云兒的故事在上一段完結,無非就是另一個“寒門難出貴子”。
但幸運的是云兒這塊“十分難尋的羊脂玉”,遇到了她的貴人。
關於是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系老師,與妻子張萍在云南硯山縣發起了一項公益項目,資助貧困家庭子女學習舞蹈,因此結識了云兒。
“我都納悶她是怎么明白這個造型?”關於老師說。
但驚喜之余,壓力也逐漸涌上夫婦倆的心頭。
云兒需要接受有針對性的特殊舞蹈教育。但北京距離遙遠,無法輔導。
“這么一顆籽料放在我面前…”愛才之心,不忍明珠蒙塵。
思前想后,張萍決定放棄在北京打拼二十年積累下來的事業,遠赴云南,專心培養云兒和類似的女孩。
“希望她們從事藝術職業,以此獲得尊嚴”。
于是,在云南大山深處的一座涼亭里,云兒正式開始了系統的芭蕾舞訓練。
于此同時,留在北京的關於老師,為云兒爭取到了上央視表演的機會。雖然過程有些波折,但最終,張萍老師還是成功的帶領云兒和那奪村熱愛舞蹈的少女一起走向了央視舞臺,為他們開啟了一段閃光的舞蹈奇遇新旅程。
北京之行的最后一天,云兒和一同來表演的云南孩子們,參觀了北京舞蹈學院。
呈現在她們眼前的,是從未見過的景象:
寬敞的舞蹈教室里,陽光從窗外灑進來。專業的老師,現場配樂的鋼琴師,整齊劃一的表演服,一切都可望而不可即。
孩子們坐在一旁,久久地凝視著。
雖然未來的路可能還會有更多困苦。但這段旅程仍算給她們的心里埋下了種子。
藝術不該有門檻
視頻里,“那奪”云和那些云們,就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張萍老師用藝術悉心的培養,終將開出美麗的花。優美的芭蕾舞動作和喧鬧的市井毫無違和感的交織在一起,為孩子們打開了走向新世界的大門。
藝術是無門檻的,藝術教育對青少年提高審美修養、豐富精神世界、培養創新意識、促進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藝術教育不僅能夠培養人感知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還能促進人們身心的健康和諧發展。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藝術教育在中小學校逐漸普及。
藝術的啟蒙是打開孩子心靈窗戶的一枚鑰匙。但相對城市而言,鄉村的青少年藝術教育目前依然面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作為社會美育聯盟副理事單位,中國素質教育領先品牌,斯瑪特教育集團不想這些遠離大城市的孩子們因貧困而放棄快樂的藝術學習,因落后而停止尋找生活的美好,因無助而損失實現夢想的機會。所以斯瑪特教育集團一直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專長為更多有需要的孩子們服務,傳遞無限的希望。
在中國,我們的斯瑪特兒童美術的校區遍布全國440個城市,既有北京這樣的世界大都市,又有非常普通的小城鎮,偏遠山區占比有10分之一。雖然不同的地方有著大相徑庭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資源,但斯瑪特愿意借助數字信息技術和所有志同道合的家人們一起,努力讓所有的地方都沐浴在全球化的光線之下,讓藝術教育突破地域性障礙的圍墻。
同時,斯瑪特教育研究院近期推出的OMO雙師項目,希望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斯瑪特的平臺,幫助家長和老師獲得最新的教育理念,為未來給孩子提供符合全球素養要求的教育做準備。
同時,OMO雙師課堂還將給孩子們提供觸手可及的良好教育資源,聚集國內外優質藝術教育教師和最新的教育理念,消除地域教學資源與教學水平的差異;加強課堂互動體驗,提高全國孩子的藝術學習質量和效率。讓孩子們看到外面天空的廣闊與美麗,從而激發了他們的斗志以及通過藝術改變命運的內驅力。
每個孩子的眼界、閱歷、素質、創新性有所不同。但未來,孩子們接觸的是全國乃至全世界優秀的人,所以斯瑪特也將持續帶給孩子更多優質的藝術課程,把最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知識傳遞給他們,一路嘗新,一番收獲,一直成長。
阿特叔叔與家人們分享一下,拍攝云兒故事的總導演孫超的一段話:
“大多數人可能終其一生都在困惑人生的意義,也都很難找到自己真正癡迷的領域。很多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只有三分鐘熱度,我們跟拍的這些孩子,能長時間癡迷喜歡的領域里的東西,我們想看看這些孩子為什么能沉浸在自己喜歡的這個世界中。”
雖然不知道拍攝完成后,孫超有沒有得到答案
但小云兒視頻上線后,我們斯瑪特作為教育者能感受到的是:
孩子有任何一種興趣,沉浸于任何一種愛好,都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情。夢想很遙遠,但只要一直堅持,就能抵達。
對教育的思考
類似因熱愛而迸發蓬勃力量的故事還有很多,和《小舍得》里顏子悠被逼迫出來的好成績不同,《小小少年》中的幾位主人公,在找到自己狂熱的領域之后,都不約而同收獲了很多人格上的閃光點。
比如努力,愛跳芭蕾的小云兒,但凡有點時間,她都在練習基本功,不管鏡頭在不在拍。
這孩子無疑很幸運,即使是在豬肉店練舞,父母都盡己所能給予孩子尊重、陪伴和支持。
她的父母沒有用大人的思維去評判,這個愛好是否有用,只是享受了當下,在全民內卷的時代,的確讓我們看到教育的多元。
因此,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除了重視學習,也不要忘了培養孩子一顆豐盈有力量的心。老師,除了追求學習成績,也別忘了珍惜呵護孩子興趣的小火苗。同為教育者,家校共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并且能夠長久地堅持下去。因為追夢的孩子,身上閃耀著光芒。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金茂廣場3號樓12層斯瑪特教育集團
加盟熱線:400-002-1103
預約報課:010-6379-8108
郵箱:
info@smart-art.com.cn
斯瑪特官方微信
課程咨詢
加盟咨詢
400-00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