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兒美術的路上別忘了帶上你的情懷
編輯:斯瑪特兒童美術??來源:??:1970-01-01 08:00:00
日本兒童美術教育家鳥居昭美說:孩子的畫不是用來看的,是用來聽的。的確是這樣!在少兒美術的路上別忘了帶上你的情懷,這是每一個做教育事業的人都必備的。那么對于四五歲的孩子來說,我們要如何去引導孩子來進行繪畫創作呢?
本質上說,對四五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畫的是什么,畫的效果怎么樣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是否通過畫畫這一個他們最本能的手段去表達了自己的情緒,豐富了自己的內心。是否通過畫畫這個手段認知了更豐富的外部世界,是否通過這些過程建立起他們的形象思維的能力。這才是我們應該關心的本質意義!
了解了這個本質,我們會覺得我們一廂情愿地去“教“”他們如何畫好一個形象,如何畫出一張漂亮的畫,是多么的可笑!那么,既然不能刻意去“教”,還需要老師嗎?老師的作用在哪里呢?

不同于對大孩子的方式,對四五歲的孩子,老師的作用就是就是陪伴、啟發、引導、幫助。
1設計符合這一年齡段孩子特點的主題和方向
四五歲的孩子內心世界已經豐富起來了,有了強烈的表達愿望,但形象資源的匱乏使他們難以找到表達的出口,老師的作用就是幫助他們提供形象資源的積累、通過接觸大量不同形象、場景、情節等,讓他們熟悉和感知更多的外部世界,否則他們容易總是反復畫一兩樣自己喜歡和熟悉的事物。
斯瑪特分校的老師就遇到這么個四歲多男孩畫的汽車很形象,細節也很具體,能力上超出了同齡的孩子,就是因為他酷愛汽車,喜歡看各種車,玩具也是很多車的模型,沒事就畫車,所以他畫出來的車自然比其他孩子畫的好。這一點也說明,熟悉和觀察對幼小的孩子的造型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2 營造表達的情景:在不同的主題和故事中培養孩子的表達寬度。
3 技法上的幫助:提供材料工具的豐富語言幫助孩子更好地表達。
4 傾聽、引導、激發。善于傾聽和鼓勵孩子的每一筆勞動,激發他們的表達愿望。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一定不要去要求效果和技法,要重視行為本身,注重行為過程帶來的意義,以及為這個意義如何引導他們的行為。過多關注效果只會掩蓋和逃避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路徑。
因此,畫面的效果和技法能力是這一過程中的副產品,隨著積累,自然而然就會好起來。
孩子的藝術啟蒙,就像剛埋在土地里的種子一樣,需要慢慢的滋養、自然的生發,需要一段自我生長的過程,需要潤物細無聲的耐心陪伴。我們要做的是把土壤松動好,適當地給他們澆水、梳理雜草,等待他們慢慢發芽,不要讓寓言里拔苗助長的行為在我們這里重演!說到這里,你是都對少兒美術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了呢?
標題:在少兒美術的路上別忘了帶上你的情懷
地址:http://m.saeki-farm.com/fumuxuetang/987.html